名句 | 丛林端的死心儿,见胆开谈心豁豁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持的《酬普首座偈》 全文: 参考注释丛林(1) 树林 丛林战 (2) 和尚聚居修行的处所,后泛指大寺院 鲁智深回到丛林选佛场中禅床上,扑倒头便睡。——《水浒传》 端的(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死心(1) 不再寄托希望;断了念头 当他俩把地堡都打完了,敌人还不死心的从后面房顶上往这里打枪,不过那已无用了。——刘白羽《为祖国而战》 (2) 尽心 死心社稷 (3) 效死之心 见胆(1).犹言肝胆相照。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 上林苑 中客,冰罗雾縠象牙席。尽是得意忘言者,探肠见胆无所惜。” 明 刘东星 《史阁款语》:“动口不敢,见开口见胆者则指为干名。” (2).比喻明亮而清澈。 隋 薛道衡 《豫章行》:“照骨金环谁用许,见胆明镜自生尘。” 唐 罗隐 《上霅川裴郎中》诗:“一派水清疑见胆,数重山翠欲留人。” 开谈开口说话。《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日 令公 开谈道:‘昨见所话,诚心惻然。’”《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人家又説了这些句了。开谈哪!怎么发起訕来了呢?” 豁豁(1).宽大貌。《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马融 注:“濊濊,大鱼网,目大豁豁也。” (2).胸怀坦荡,开朗。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大丈夫儿须豁豁,莫学痴人受摩捋。” 宋 王安石 《祭杜待制文》:“公心豁豁,不置墙帷。” (3).象声词。 阮章竞 《漳河水》诗:“更深夜半静悄悄,只听 黄河 流豁豁。” |
随便看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