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降旨缓徵山东缺雨五十四州县旧欠带徵并本年应徵钱粮诗以志事》 全文:山东去岁幸丰稔,冬雪亦欣沾以普。
 因此种麦颇称广,满望夏收庆蕃庑。
 而何自入春以来,侵寻靳泽乃望雨。
 迤南屡沾幸无妨,迤北被旱延数府。
 大田未种或可待,所惜绝望麦秋睹。
 殷勤穷黎既播种,并种失之斯益苦。
 方伯奏来请缓徵,速命降旨不留处。
 南望齐民何弗幸,一丰那抵一饥补。
 长言志事不成章,颙祈膏澍苏灾所。
 
 参考注释长言(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郑玄 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长言邐迤,度曲缠*绵。”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 (2).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汉  何休 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齐 人语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 志事抱负。 唐  王勃 《守岁序》:“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屡建大勋,朝野叹仰,以为名将,而不知其生平志事,裕於学者久矣。” 不成 ——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颙祈恭敬地祈求。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但罄丹心,顒祈玄祐,敢因本命之日,虔申醮谢之仪,所期真圣鉴临,福祥臻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