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炎的《题童寿卿博雅堂》 全文: 会道莫如约,要识胸中真。 讲学亦贵博,不废纸上陈。 王充与李邕,世岂无若人。 中秘未许见,市肆何所闻。 童君家多书,乃为我辈虑。 安用蓬莱山,万卷皆聚此。 又复附益之,秦碑及周鼓。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持此分雅俗,清渭映浊泾。 不贿屋自润,无爵身亦荣。 好事时相过,不惮倒屣迎。 挥麈言有味,寂如无市声。 孰如汉中郎,孰似楚左史。 孰能诵亡书,孰解作奇字。 是中犹渊海,随取即随有。 或问贾几何,还可商度否。 掀髯笑谢客,吾非鬻书叟。
参考注释好事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时相当朝宰相。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上顾问:‘此人合众论否?’时相对曰:‘ 易 ( 李易 )乃 扬州 州学学正,必合众论。’”《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后来 东坡 为吟诗触犯了时相,连遭謫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书成上之,忤时相意,詔下府狱。” 倒屣亦作“ 倒屧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 邕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 邑人有言《诗》者, 衡 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