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王孙是古豪而迂,五鼎不换一束书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弥逊的《赵彦秫於姑熟倅厅作寄傲请予为诗寄之》 全文: 参考注释王孙(1) 王爵的子孙 (2) 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王孙公子 是古以古为是。《汉书·刘歆传》:“陵夷至于暴 秦 ,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 五鼎(1).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别盛羊、豕、肤(切肉)、鱼、腊五种供品。见《仪礼·少牢馈食礼》。《孟子·梁惠王下》:“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明 陆采 《怀香记·钦赐异香》:“莫把年华空断送,整五鼎三牲脩供。”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辞亲》:“前呼后拥,显亲扬名,也胜是死后三牲五鼎之祭。” (2).见“ 五鼎食 ”。 一束(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