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杨维桢的《苕山水歌》 全文: 苕山如画云,苕水如篆文。 使君画船山水里,荡漾朝晖与夕曛。 中流棹歌惊水鸭,捷如竞渡千人军。 渡头刘阮郎,清唱烟中闻。 为设胡麻饭,招手越罗蚡。 既到车山口,还过溘水濆。 东盛坝前折杨柳,西庄漾下纫香芹。 东村击鼓送将醉,西村吹笛迎余醺。 三日新妇拜使君,野花山叶斑斓裙。 使君本是龙门客,宫衫脱锦披黄斤。 愿住吴侬山水国,不入中朝鸾鹄群。 酒酣更呼酒,挽衣劝使君。 游丝蜻蜓日款款,野花蛱蝶春纷纷。 君不见城南风起寒食近,老农火耕陈帝坟。
参考注释中流(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棹歌亦作“櫂歌”。1.行船时所唱之歌。 汉武帝 《秋风辞》:“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嶂。” 元 萨都剌 《江浦夜泊》诗:“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尚讶棹歌闻,那有市声起。” (2).指《櫂歌行》曲。《南史·羊侃传》:“﹝ 侃 ﹞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櫂歌》两曲,甚有新致。” 唐 骆宾王 《櫂歌行》:“相思无别曲,并在《櫂歌》中。”参见“ 棹歌行 ”。 水鸭(1).水鸟名。凫的俗称。《急就篇》卷二“春草鷄翘鳧翁濯” 唐 颜师古 注:“鳧者,水中之鸟,今所谓水鸭也。” 唐 李群玉 《钓鱼》诗:“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燕志儁 《守夜人》:“水鸭呵,水鸭快来了,可是,也许今年这些炮声吓得他们不来了。” (2).蛙的别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虫鱼》:“水鸭,蛙也。今人呼水鷄,本此。” 竞渡(1) 竞相渡过,指划船比赛 百舸竞渡 (2) 渡过江湖等水面的游泳比赛 游泳健儿竞渡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