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哈萨克马》 全文: 哈萨克马多无万,古称大宛实讹传。 向北益冷向南暖,冬时牧近伊犁边。 亦不驱逐薄取值,仍禁需索行多年。 去岁雪大马群佚,入我土尔扈特田。 王奇里布乃查出,弗敢隐匿明报焉。 驻塔巴台大臣奏,佚马尽付哈萨还。 守法尊上有如此,是诚可嘉恩旨宣。 古来若辈胥化外,相与夺攘为矫虔。 守在四夷尚弗暇,或且内寇滋边患。 昔志伊犁见大意,何其历久兹益安。 天佑人归实徼倖,以此忧盛增惕乾。
参考注释四夷(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或且(1).或将。《后汉书·循吏传·卫飒》:“去郡远者,或且千里。” (2).或者。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创作的道路》:“却有好些新诗人便很跃跃欲试,或且跃跃在试。” 内寇(1).谓国内变乱。《战国策·燕策一》:“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 鲍彪 注:“寇,犹乱。与,犹和。” (2).指外敌入侵。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补遗》:“ 曹太尉 瑋 知 秦州 ,西 番 内寇。” 边患 外敌对边疆的侵扰,也指这种侵扰造成的灾难 边患频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