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辰翁的《金缕曲/贺新郎》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中朝(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山海(1).山与海。《史记·吴王濞列传论》:“﹝ 吴王 ﹞能薄赋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 晋 卢谌 《赠刘琨》诗:“每凭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巩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纳兰性德 《一络索·长城》词:“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 祖龙 心,毕竟为谁家筑。” (2).喻指荒远偏僻之处。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四》:“且兵革之兴,外患众矣, 微 将远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国志·魏志·袁涣传》作“袁徽”。《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僕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无论荣贵。”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卢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辈为高深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假汝贵极三公,富过山海。”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我和那权豪每结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错山海,于是饱腹之本意亡。”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