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诛茅方槜李,卜葬已苕溪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章宪的《挽著作王先生蘋·其二》 全文: 参考注释诛茅亦作“ 诛茆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或诛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东。” 闽 徐夤 《新葺茆堂》诗:“翦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他风流慷慨世间稀,选胜诛茅堂搆美。” (2).引申为结庐安居。 庞树松 《檗子书来约游》诗:“到此倘嫌山水浅,人间何地可诛茅。” 卜葬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 宋 岳珂 《桯史·望江二翁》:“ 陈氏 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渠( 邓铿 )生前至爱 赣园 ……故拟卜葬于此。” 苕溪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