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先的《菩萨蛮(七夕·般涉调)》 全文:双针竞引双丝缕。
 家家尽道迎牛女。
 不见渡河时。
 空闻乌鹊飞。
 西南低片月。
 应恐云梳发。
 寄语问星津。
 谁为得巧人。
 
 参考注释双针《太平御览》卷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恭 《启事》:“圣恩赐金银针、七色缕。”因以“双针”为针之美称。 南朝  梁  萧子范 《七诱》:“怀素缕之双针,愿因之於三鸟。” 南朝  梁  刘遵 《七夕穿针》诗:“向光抽一缕,举袖弄双针。” 丝缕(1).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文如蜘蛛丝缕。”《南史·张绪传》:“ 刘悛之 为 益州 ,献 蜀 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 (2).指不断的情思。 鲁迅 《<呐喊>自序》:“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