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全文: 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 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 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吾有二道友,蔼蔼崔与钱。 同飞青*云*路,独堕黄泥泉。 岁暮物万变,故情何不迁?应为平生心,与我同一源。 帝乡远于日,美人高在天。 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泥泉乐者鱼,云路游者鸾。 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 因君问心地,书后偶成篇。 慎勿说向人,人多笑此言。
名句书法欣赏 因君问心地,书后偶成篇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心地(1) 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书后文体之一。写在他人著作后面,对他人著作有所说明或评论。如 宋 苏轼 有《书〈曹孟德传〉后》,为其滥觞。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清华园图记》:“余以 王君 韞斋 已有图记在前,乃为书后云。”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一文之后,有所题记,后人称曰书后,亦或曰跋,则后序之变……跋与书后近似,然颇有别,大抵书后者意必抽於前文,事必引於原著。” 成篇(1).写成整篇的诗文。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 勃 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 勃 为腹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予襁褓识字,总角成篇。” (2).全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扬雄 之誄 元后 ,文实烦秽, 沙麓 撮其要,而 挚 疑成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