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曾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群玉的《相和歌辞乌夜啼》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曾波(1).层迭的水波。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洞庭 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鎔金。” (2).《楚辞·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洪兴祖 补注:“曾,重也。”后常喻美女的眼睛。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二:“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 梦渚即 云梦泽 。 南朝 梁 范云 《饯谢文学》诗:“ 阳臺 雾初解, 梦渚 冰裁緑。”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朝云落 梦渚 ,瑶草空 高唐 。” 王琦 注:“ 梦渚 即 云梦 之渚也。” 一望(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枫林枫树林。枫叶至秋而变红,甚美。诗文中常以枫来表现秋色。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花野岸天鸡舞。” 元 周文质 《叨叨令·四景》曲:“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 郁达夫 《杭江小历纪程·金华北山》:“到 华溪桥 ,就已经入了山口,右手一峰,于竹叶枫林之内,时露着白墙黑瓦。”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