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扳缘逐声利,激射苟禄俸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蔡襄的《送任山归河东》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扳缘攀着他物向上爬。《新唐书·高崇文传》:“士扳缘上,矢石如雨。”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鸿鵠飞不过,猿狖怕扳缘。” 明 吴廷翰 《西山纪行》:“极高难行,众扳缘而上。” 声利犹名利。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諲 , 永嘉 人,初隐 少室 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遗外声利,家居有年。” 激射(1).喷射;冲击。 南朝 宋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奔泉冬激射,雾雨夏霜淫。” 宋 梅尧臣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硙》诗:“激射聊因势,回环岂息机。” (2).引申指文势奔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治散文者,工於离合激射之法,以神韵为主,则便於空疏。” (3).谓雷电闪击。 汉 王充 《论衡·雷虚》:“盛夏之时,太阳用事,阴气乘之。阴阳分争,则相校軫。校軫则激射。激射为毒,中人輒死,中木木折,中屋屋坏。” 苟禄指官吏无功而受俸禄。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吏隐之説,始于谁乎? 首阳 为拙, 柱下 为工,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因以藉口。” 明 宋濂 《遁耕轩记》:“受民之佣而无功以报之,则为苟禄。” 清 朱琦 《感事》诗:“忠义乃在民,苟禄亦可耻。”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