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清远的《山偈》 全文:动境遍娑婆,以之成逼迫。
 安心一处坐,从是虚生白。
 逼迫何逼迫,膏火煎魂魄。
 虚白何虚白,广教扬孤翮。
 良哉静者心,四海犹为窄。
 匹彼在动士,天地何辽隔。
 故兹审观究,二者俱介僻。
 弃彼而奔此,安得有深益。
 乐者自何至,苦者自何适。
 苦乐忘根绪,由夫征路陌。
 路陌苟不征,耽耽本家宅。
 昔未厌瓦砾,今岂重金璧。
 金璧有所重,瓦砾未可掷。
 瓦砾谓金璧,杀盗应非逆。
 金璧谓瓦砾,圣贤失踪迹。
 金璧而金璧,瓦砾而瓦砾。
 苦乐各平等,法法无假借。
 大空离众念,真实无改易。
 乐而无乐相,苦亦无苦迹。
 苦乐同十虚,心门广开辟。
 龙吟而凤鸣,天渊发金液。
 人不念诸道,饥口枉求食。
 一也及夫此,曹溪称上客。
 因思贤圣人,不寐彻残夕。
 时哉各勉旃,升沉在咫尺。
 
 参考注释静者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