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徐铉的《柳枝辞十二首》 全文: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 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 南园日暮起春风,吹散杨花雪满空。 不惜杨花飞也得,愁君老尽脸边红。 陌上朱门柳映花,帘钩半卷绿阴斜。 凭郎暂驻青骢马,此是钱塘小小家。 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 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彩舟。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阴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蒙蒙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秋千。 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 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柳岸烟昏醉里归,不知深处有芳菲。 重来已见花飘尽,唯有黄莺啭树飞。 此去仙源不是遥,垂杨深处有朱桥。 共君同过朱桥去,索映垂杨听洞箫。 暂别扬州十度春,不知光景属何人。 一帆归客千条柳,肠断东风扬子津。 仙乐春来按舞腰,清声偏似傍娇饶。 应缘莺舌多情赖,长向双成说翠条。 凤笙临槛不能吹,舞袖当筵亦自疑。 唯有美人多意绪,解依芳态画双眉。
参考注释重来(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莺啭谓黄莺婉转而鸣。 唐 卢照邻 《入秦州界》诗:“花开緑野雾,鶯囀紫巖风。” 唐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鷄鸣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阑。”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诸晓屏》:“女意故使生闻之,其声嚦嚦,正如鶯囀花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