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谕使怎么写好看:
宣谕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不常置。北宋末年始遣各路宣谕使,掌宣谕德意,奏报各地弊政。南宋绍兴年间,使权渐重,可监督地方,参预军政,权任次于宣抚使。其官署称宣谕使司,也称宣谕司。
词语分解:
- 宣谕使的解释 官名。 宋 置。专掌奉使宣谕朝廷旨意,事毕即去职。 绍兴 后以宣谕使负责招抚,或按察官吏,或节制军马,职权渐重。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 宣谕的解释 宣布命令;晓谕。北齐书·循吏传·张华原:“﹝ 张华原 ﹞深为 高祖 所亲待, 高祖 每号令三军,常令宣諭意旨。”隋书·长孙平传:“其后 突厥 达头可汗 与 都蓝可汗 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 平 持节宣諭,令其和解,赐縑三百匹良马一匹而遣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执云:‘已指挥閤门,令今后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会则否。’”元典章·朝纲·不许隔越中书省奏启:“凡有詔
- 使的字典解释 使 shǐ 用:使用
历史知识推荐:如本
官名。藏语音译。亦作“如琫”。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定制,位于代本之下,员十二人,五品,每人统兵二百五十名。参见“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