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四海竞传三语掾,一书偏慰九回肠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陈宜甫的《得姚牧庵左丞书赋此以答》 全文: 参考注释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三语掾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九回肠(1).回,也写“廻”。愁肠反复翻转。比喻忧思郁结难解。语出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 南朝 梁简文帝 《应令》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廻肠。” 唐 刘禹锡 《望赋》:“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 宋 苏轼 《题织锦图上回文诗》之二:“红手素丝千字锦,古人新曲九廻肠。” (2).回,也写“廻”。曲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更有以十数曲串为一曲,而标以总名如《六犯清音》《七贤过关》《九廻肠》《十二峰》之类,更觉浑雅。”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