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守的《次韵李丞相园亭二首·其二》 全文:疏泉斸石寄高怀,仙药名花取意栽。
 履道醉吟齐步武,平泉景物付云来。
 菰蒲雨洗双池净,松竹风传万壑哀。
 怪底茅斋频下榻,故时宾客满翘材。
 
 参考注释怪底亦作“ 怪得 ”。1.惊怪,惊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唐  白居易 《和郭使君枸杞》:“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 宋  辛弃疾 《永遇乐·梅雪》词:“怪底寒梅,一枝雪里,只恁愁絶。” 宋  李曾伯 《满江红·和刘仓咏雪》词:“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2).难怪。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四:“怪得 蓬莱 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前蜀  韦庄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诗:“怪得白鸥惊去尽,緑萝门外有朱轮。” 宋  杨炎正 《秦楼月》词:“断肠芳草萋萋碧,新来怪底相思极。”《东周列国志》第五九回:“怪得前日 鄢陵 之战, 郤犨 与 婴齐 对阵,不发一矢,其交通之情可见矣。”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此间地下真可观,怪底江山总生色。” 茅斋亦作“茆斋”。茅盖的屋舍。斋,多指书房、学舍。《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牀榻几案不加剗削。”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竹屿见垂钓,茅斋闻读书。”《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遥知置向茆斋里,夜夜虹光贯紫虚。” 清  唐孙华 《抱灌轩杂兴》诗之一:“野岸青芜合,茅斋白日长。” 下榻(1) 指客人住宿 (2) 寄宿 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桃花扇》 宾客(1)  (2) 客人的总称 宾客盈门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门客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得,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