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负鼎而趍不遄死,筑台尚俗储歌舞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艾性夫的《诸公赋东园兄铜雀砚甚夸余独不然然苏长公》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负鼎指 伊尹 背负鼎俎见 汤 ,喻以烹调致 汤 王道之事。《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于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説 汤 ,致于王道。” 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 殷王 期负鼎, 汶水 起垂竿。” 宋 叶适 《魏华甫鹤山书院》诗:“垂竿 桐江 笑短弱,负鼎 莘野 嫌豪粗。”后用以指辅佐帝王,担当治国之任。《后汉书·马援传论》:“ 马援 腾声 三辅 ,遨游二帝,及定节立谋,以干时主,将怀负鼎之愿,盖为千载之遇焉。”《晋书·纪瞻传》:“臣以凡庸,邂逅遭遇,劳无负鼎,口不商歌,横逢大运,频烦饕窃。” 唐 崔湜 《景龙二年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进无负鼎説,退惭补袞诗。” 遄死犹速死。《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毛 传:“遄,速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五:“寄言世上为人子,孝义团圆莫如此。若如此,不遄死兮更何俟!” 元 柳贯 《题<郎中苏公墓志铭>后》:“未踰年,士气民情,安全如初,王薨而 张 亦遄死,屯耕事即废。” 台尚东汉 隐士 台佟 和 向长 的并称。其事均见《后汉书·逸民传》。向, 晋 皇甫谧 《高士传》作“尚”。后因以“臺尚”并称,借指隐居的高士。 晋 戴逵 《闲游赞序》:“降及 黄 綺 ,逮于 臺 尚 。”《南史·庾易传》:“昔闻 巢 许 ,今覩 臺 尚 。” 歌舞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