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全文:立部伎,鼓笛喧。
 舞双剑,跳七丸。
 袅巨索,掉长竿。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
 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笙歌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
 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击鼓吹笙和杂戏。
 立部又退何所任,始就乐悬操雅音。
 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祇。
 欲望凤来百兽舞,何异北辕将适楚。
 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
 
 参考注释立部伎唐 代宫廷燕乐之一。与坐部伎相对。《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隶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八佾舞》则六十四人,《文》《武》各半,皆著画幘,俱在乐悬之北。《文舞》居东,手执翟,状如凤毛。《武舞》居西,手执戚。《文》衣长大,《武》衣短小。其鐘师及磬师登歌。《八佾舞》并诸色舞通谓之立部伎。”亦省称“ 立部 ”。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 鼓笛(1).鼓和笛。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 (2).指鼓笛曲。《宋史·乐志十七》:“法曲、龟兹、鼓笛三部,凡二十有四曲。” (3).乐器声。 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夜寒眠半觉,鼓笛闹嘈嘈。” 宋  王禹偁 《畬田词》:“畬田鼓笛乐熙熙,空有謌声未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