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可识文殊通体净,底须盥手藉斯泉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涌泉寺》 全文: 参考注释文殊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 大日如来 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 释迦牟尼佛 的左胁侍,与司“理”的 普贤菩萨 相对。 中国 传其说法道场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晋 殷晋安 《文殊象赞》:“ 文殊 渊睿,式昭厥声。”《四游记·唐三藏被难得救》:“愿佛慈悲,早见 文殊 金身,赐我真经,留传东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相传山上徧地皆黄金, 观音 、 文殊 犹生。” 通体物体全部;全身 通体湿透 底须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盥手洗手。古人常以手洁表示敬重。《成具光明定意经》:“读是经时,先施清浄水,盥手漱口,常令清浄。” 唐 陆龟蒙 《引泉》诗:“焚香礼真像,盥手披灵编。”《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夫人盥手浄了,解开包揭起看时,是古老纸色。” 清 黄景仁 《暮归北山下》诗:“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蘺。”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