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十二时·其十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咸静 |
释义 | 十二时·其十二原文人定亥,念念无常刹那快。 回光省取不迁心,坐照十虚谁对待。 诗词问答问:十二时·其十二的作者是谁?答:释咸静 注释1. 押词韵第五部 2. 同上书卷二九 参考注释人定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念(1).一个心念接一个心念;每一个心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西游记》第二七回:“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为一心一意。 吴樾 《< * 时代>自序》:“予于是念念欲杀尽此辈。” (3).佛教语。谓极短的时间,犹言刹那。《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诸法念念生灭,何有一识常恒不变。”《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宋 苏轼 《龟山辩才师》诗:“此身念念浮云改,寄语长 淮 今好在。” (4).读一读。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四章:“ 老杨 谦虚说:‘我念念可以,讲解可不行呵。’” 无常(1) 佛语。生灭变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无”。)——《汉书·李广苏建传》 反复无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将死时勾魂的鬼 (3) 婉辞,指人死 一旦无常 刹那极短的时间;一念之间 回光(1).回旋晃动的光。 南朝 梁元帝 《古意咏烛诗》:“花中烛,焰焰动帘风;不见来人影,迴光持向空。” (2).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天空发生短时光亮的现象。 许地山 《黄昏后》:“直等到西方底回光消灭了,他才立起来,一手挟着乐器,一手牵着女儿,从园里慢慢地走出来。”泛指物体反射出的亮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四:“眼前乱投书籍报章的散影,及小镜的回光。” (3).迷信指离躯远游之神魂返归躯壳。《英烈传》第四回:“长老也出了天门,与伽蓝拱手而别,便迴光到自己身上。” 不迁(1).不移徙。《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韩非子·十过》:“﹝戎王﹞见其女乐而説之,设酒张饮,日以听乐,终岁不迁,牛马半死。” 汉 王褒 《洞萧赋》:“託身躯於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2).不改变。《楚辞·九章·怀沙》:“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朱熹 集注:“不以忧患改其节。” 汉 王粲 《赠蔡子篤》诗:“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3).谓官爵不升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汪文烈 亟称之。后部中不迁不黜,而别选一官至,百姓闭门留丞,丞不可。” 坐照犹寂照。谓通过禅定止息妄念,观照正理。 清 曾国藩 《复陈虎臣书》:“盖不善言静,恐入坐照之门;善言静,犹是存养之道。” 对待(1) 以特定方式或某种态度看待 不偏不倚地对待一切有争论的问题 (2) 双方面相比较而存在,处于相对的情况 高山与平地对待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