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造的《张秀才复留为作》 全文: 邮城望繁川,渺莽天一陬。 亲知非不多,噬肯一来游。 张侯我石友,前辈放一头。 逃俗火避湿,赴义鹰韝名。 穷谷喜足音,况接大雅流。 前之翩然来,今复欣然留。 兹非为我欤,厚意胡宜酬。 日边有知己,崇论亲冕旒。 故人书沓来,拥麾淮上州。 置彼肯就此,与世风马牛。 文字有至味,过从无珍羞。 山院作僧过,竹静荷气浮。 载下东野拜,幸贷别离忧。 从渠夸毘子,见谓君何求。
名句书法欣赏 文字有至味,过从无珍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文字(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至味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説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説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饮食资乎水火,而饮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盐梅,而至味非盐梅也。” 过从 来访;相互往来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归有光《邢州叙述》 珍羞亦作“ 珍饈 ”。珍美的肴馔。 汉 张衡 《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宋 司马光 《和潞公真率会》:“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将佳景便娱宾。” 明 无名氏 《双忠记·二仙点化》:“驾轻车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 老舍 《茶馆》第一幕:“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