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吴山十六景(吴人张宗苍画)·其三·支硎翠岫》 全文: 支公石室山为屏,上九肥遁君子亨。 枕流漱石可娱志,墨名儒行何拘形。 我来朅尔寻胜赏,春山蔚郁堆新青。 吹竹细籁戛笙筑,出窍流云合杳冥。 缅怀爱马重神骏,轩轩霞举新发硎。
参考注释吹竹吹奏笙箫等管乐器。 隋 江总 《宴乐修堂应令》诗:“弹丝命琴瑟,吹竹动笙簧。” 唐 柳宗元 《罴说》:“ 楚 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清 曹寅 《西堂集诸同人》诗之四:“东里闻吹竹,轻飈激《落梅》。” 笙筑笙和筑。筑,古弦乐器。似琴,十三弦,用竹尺击弦发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公 云 金谷 中 苏绍 最胜” 刘孝标 注引 晋 石崇 《金谷诗叙》:“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出窍谓脱离躯体。《花城》1981年第6期:“我的脸火*辣辣的,不知为什么,灵感象出窍的灵魂一样难得招回!” 云合云集;集合。 汉 扬雄 《解嘲》:“天下之士,雷动云合。” 宋 岳珂 《桯史·郑广文武诗》:“海寇 郑广 ,陆梁 莆福 间,颿驶兵犀,云合亡命,无不一当百,官兵莫能制。”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且方今社会革命之声遍布 欧 土……一朝云合,势如燎原。” 杳冥(1) 幽暗 于恍惚杳冥之中。——《老残游记》 (2) 极高或极远以致看不清的地方 翱翔于杳冥之上。——宋玉《对楚王问》 绝云霓,入青霄,飞腾乎杳冥之上。——《镜花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