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熊禾的《别永福诸友》 全文: 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 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桃源芝岭近在永阳里。 此山朝朝暮暮有爽气,此水一点不受汙泥滓。 黼冕峨峨尽周献,弦诵洋洋尚周礼。 员颅方趾天地间,靖献此心固何尔。 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 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汙直如矢。 留远先生心更苦,风雪漫漫燕万里。 腴田好爵某不顾,攜手河梁得鱼泚。 暘彼诸老皆典刑,三叹此邦皆俗媺。 嗟哉世之人,醉中偷生梦中死。 高冈千仞亦陵迟,狂众一啜滔滔是。 如此衣冠古人物,直入画图播青史。 更有一事兴我闻,后生尚及见典刑。 兵戈生长三十载,豪杰岂必文王兴。 迩来童冠入小学,有文何啻百许人。 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 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 甘能受和白受来,岂有质实无其文。 古云变鲁可至道,百年正学亦失真。 尼山一何高,泗洙一何深。 圣门登临别是一般起,处处山水满我仁智心。 悠悠沮泉涤我虑,飘飘长风吹我襟。 认取当年咏归意,与我同赋暮春吟。
名句书法欣赏 员颅方趾天地间,靖献此心固何尔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方趾方形的脚。多与“圆颅”、“圆顶”对举或连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晋书·怀帝愍帝纪赞》:“圜颅尽仆,方趾咸僵。” 鲁迅 《三闲集·文学的阶级性》:“人是同样的是圆顶方趾,要吃饭,要睡觉。”参见“ 方趾圆颅 ”。 天地(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靖献谓臣下尽忠于君。语出《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且 居仁 作图,名虽为诗,意实不专主於诗;大约如制科以诗赋取士,不过借以为靖献之资焉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