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流谦的《七夕》 全文: 火金鏖攻电雷击,风从西来火折北。 向来胜负吾已分,物极而颠势其必。 露盘清濯房栊秋,冰壶冷浸乾坤骨。 明河指点三星横,天上灵期有幽约。 寒机轧轧终年思,危桥纳纳万山隔。 不知今夕果何夕,洞房幽欢寸阴疾。 仙人与世当异驰,一念萧然证无极。 情之所钟岂其然,婉娈合匹此疑亵。 巫娥神力浩化通,抚摩神禹授秘策。 百灵后先相开凿,脱我蛟鳄骨再肉。 楚大夫玉何人哉,枕茵诬之神所殛。 姑置是事勿复问,一扇微凉万金直。 有景如此可小了,况复我友一世杰。 其文如玉雅过之,共作清诗洗污蔑。 儿曹瓜果罗庭除,拜,牢天孙巧可乞。 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 君看鸣鸠安鹊巢,大胜狡兔营三窟。
名句书法欣赏 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何如(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得巧(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