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傅烈的《浮碇冈》 全文: 洪水未必能流山,别岛安得居人间。 扶桑夜半光吐焰,铜龙白昼飞尘寰。 初闻其事惊且异,传言岂或流千蛮。 试将图牒为考订,山中记载皆班班。 扶藜喜作山中行,胜处不复愁天悭。 楼台自是人隔绝,峰岫直与天回环。 凭虚搜冥一眺望,日观朱明两山向。 乃知云浮山更浮,二山总在三山上。 从来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 我疑灵窦皆国宝,不待山人留心匠。 丹崖佛迹直末耳,天巩名山世基仗。 干戈昔为闻马嵬,有坛百尺那能开。 坐中一笑失道士,国势随灭如烟埃。 清庙祀典岁岁举,庆基福地源源来。 愿将此山比南山,歌诗直纪山之隈。
参考注释坐中(1).座席之中。《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项羽 既饗军士,中酒, 亚父 谋欲杀 沛公 ,令 项庄 拔剑舞坐中,欲击 沛公 , 项伯 常屏蔽之。”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失道(1) 迷失道路 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马中锡《中山狼传》 (2) 违背道义;无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国势 一个国家发展的总态势;国力 国势衰微 烟埃亦作“烟埃”。1.尘埃;灰烬。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宋宣献 兼有 毕文简 、 杨文庄 二家之书,不减中秘,而 元符 中荡为烟埃。” 鲁迅 《书信集·致韦素园》:“试看新的文艺和在压制者保护之下的狗屁文艺,谁先成为烟埃。” (2).指云烟雾气。 宋 丘崈 《沁园春》词之一:“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3).烽烟和战尘。喻战乱。 唐 岑参 《北廷北楼呈幕中诸公》诗:“上将新破胡,西郊絶烟埃。”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授律则南摧丑蜒,凿门则北扫烟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