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齐己的《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 全文: 何处陪游胜,龙兴古观时。 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 远继周南美,弥旌拱北思。 雄方垂朴略,后辈仰箴规。 对坐茵花暖,偕行藓阵隳。 僧绦初学结,朝服久慵披。 到处琴棋傍,登楼笔砚随。 论禅忘视听,谭老极希夷。 照日江光远,遮轩桧影欹。 触鞋松子响,窥立鹤雏痴。 始贵茶巡爽,终怜酒散迟。 放怀还把杖,憩石或支颐。 眺远凝清眄,吟高动白髭。 风鹏心不小,蒿雀志徒卑。 顾我专无作,于身忘有为。 叨因五字解,每忝重言期。 舍此应休也,何人更赏之。 淹留仙境晚,回骑雪风吹。
名句书法欣赏 论禅忘视听,谭老极希夷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论禅谈论佛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九:“论诗论画復论禪,三絶门风海内传。” 视听(1) 看和听 视听效果 (2) 看到的和听到的 以正视听 (3) 指视力和听力 视听不衰 希夷(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河上公 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至理希夷,微言渊奥,非所能钻仰。” 唐 权德舆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诗:“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臣闻上圣玄邈,独超乎希夷;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诗:“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北史·序传·李行之》:“年将六纪,官歷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 唐 白居易 《病中宴坐》诗:“外安支离体,中养希夷心。”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灵驾发引挽歌词》之一:“宵旰三星纪,希夷十闰年。” (4).指道家、道士。 唐 元稹 《周先生》诗:“希夷 周先生 ,烧香调琴心。” 明 高启 《与王隐君宿贞宁守道馆》诗:“愿从希夷游,稽首青牛翁。” 清 高孝本 《登华山》诗:“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