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继先的《沁园春》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一长一种长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食千钟之禄,无一长之德,乃可戏也。” 宋 张实 《流红记》:“恨无一长,不能图报,早暮愧惧,莫知所为。”《荡寇志》第一一二回:“但此人或有一长可取,亦未可知。” (1).一个首领。《逸周书·武顺》:“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 孔颖达 疏:“龙是鱼鮪之长,凤是飞鸟之长,麟是走兽之长,龟是甲虫之长,饮食所须唯此四物,四物之内各举一长。” (2).一旦滋长。《陆象山语录》卷下:“此风一长,岂不可惧?” 太虚(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同体(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目与头同形,手与足同体。” (2).指同胞兄弟。《晋书·陶瞻传》:“ 夏 至,杀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虽丑恶,罪在难忍,然王宪有制;骨肉至亲,亲运刀锯以刑同体,伤父母之恩,无惻隐之心,应加放黜,以惩暴虐。’” (3).比喻无区别;一致。《吕氏春秋·诬徒》:“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有无相殊,何得同体。” 康有为 《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昔戊戌在京时,有问政体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满 汉 不分,君民同体。’” (4).犹同伙、同党。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著己是也。” (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后宫,同体天王。” 妙门(1).佛、道教指领悟精微教理的门径。语出《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华严经》卷二:“普应羣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浄法。”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 (2).指佛门、道门。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於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於希声。”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