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卫宗武的《题张石山出行吟卷》 全文: 峨峨章甫冠,飘飘凌云气。 安肯郁郁居,乃试远游履。 风云负壮图,川原穷雅志。 槐竹憩幽深,草木仝臭味。 沧溟浩八极,呼吸入胸次。 物怪千万状,参错入吟思。 一篇复一篇,亹亹至百纸,芳菲迷目睫,璀璨照窗几。 展玩三过读,殆类噉蔗美。 渐可造冲澹,岂特衒巧丽。 章句亦何有,尚辞尤尚理。 风行自成文,止於所宜止。 熟之而精之,循能造极致老我力已衰,不复竞吟事。 羡君年尚壮,进-进殊未已。 骎骎班前个,挺挺俯时辈。 岂但蓟北传,可使鸡林至。
参考注释展玩 仔细地观看。展,审视,察看。玩,观赏,研讨 展玩不可晓。——《聊斋志异·促织》 三过(1).三次路过。《孟子·离娄下》:“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2).三种过失。《淮南子·齐俗训》:“子之宾独有三过:望我而笑,是攓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士大夫食时五观》:“治心养性,先防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不知食之所从来则痴。” (3).书法之三折势。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 噉蔗(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 噉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后以“噉蔗”形容初时乏味而以后渐入佳境的状况。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初味犹噉蔗,遂通斯建瓴。”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宋玘》之四:“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观涛。” 孙中山 《<民权初步>自序》:“若以习练演试而治此书,则将如噉蔗渐入佳境,一旦贯通,则会议之妙用,可全然领略矣!” (2).形容乏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屠赤水文》:“率意师心,託之自然;迺如噉蔗,都无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