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蕃的《咏筍用昌黎韵》 全文: 山居何所用,种竹并楹轩。 听雨宵忘寐,摇风日破烦。 春来仍引蔓,雨后竞添孙。 迸砌思移石,妨池欲废盆。 堤防虞采掘,检束费晨昏。 自是林深茂,非因地独温。 有朋如角立,布阵似争骞。 戢戢株虽短,駸駸势已存。 却行才避碍,逆曳遂难垠。 婢喜频留步,儿欣屡发言。 纵横从可目,散漫孰寻根。 蚁败须攻穴,羊侵要补藩。 骤惊疑瓦合,还讶若车奔。 岂害偏藏径,何妨便满园。 拥培规我力,振拔果谁恩。 坐见身长堑,行看筢蔽垣。 苔俱滋湿晕,兰与王芳孙。 未肯低前辈,终当及次番。 万杉真浪说,千橘更何论。 蹇傲冬方见,阴森夏乃繁。 务令收晚节,忍把助朝餐。 此日聊成隐,它年定改门。 韩公留句伟,侯喜漫名掀。 韵险言无丽,搜穷笔殆髠。 直将摅郁闷,底用役神魂。 示子斯同作,哦吟莫接暾。
参考注释却行亦作“却行”。1.倒退而行。《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 太公 。”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放队》:“峨鬟佇立,敛袂却行。”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謡谤并起,水火相攻,以此而求变法之有效,犹却行而求及前也。” (2).指能倒走的小动物,如蚯蚓之属。《周礼·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连行、紆行……谓之小虫之属。” 郑玄 注:“却行,螾衍之属。” 陆德明 释文:“案此虫能两头行,是却行。” 避碍避开障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择栖未定鸟离立,避碍已通鱼并行。” 逆曳谓受迫而不能按照正道行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司马贞 索隐引 胡广 曰:“逆曳,不得顺随道而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