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郑獬的《苏刑部自湖北移漕淮南》 全文: 先公道义交,晚得苏公佐。 俾予往拜之,兄事安敢堕。 漂忽十五年,日月如旋磨。 近佩荆州符,吏牍方自课。 苏侯乃外台,庶几容谬懦。 若获巨木阴,似翳桑下饿。 相约待秋深,事隙得高卧。 风洒渚宫凉,碧溪绝尘涴。 穿林或倦行,拂石还分坐。 夙怀讵彷佛,幽事信坎坷。 除书走马来,换节长淮左。 嗟予踽踽游,有唱期谁和。 楚老遮郭门,扳留知不可。 别酒虽无欢,归帆幸少垛。 苏侯贤大夫,历数今谁过。 议论抵庙堂,有力莫能破。 挺如白玉圭,棱角不可挫。 大匠斲明堂,宜居左右个。 犹驰使者车,挟策均万货。 淮人久焦枯,苏息在欬唾。 倾酒吐长言,遥为淮人贺。
参考注释长言(1).引长声音吟唱。语出《礼记·乐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郑玄 注:“长言之,引其声也。”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长言邐迤,度曲缠*绵。”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者,咏言之谓,咏言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长言生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 (2). 汉 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与“短言”相对。《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 汉 何休 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齐 人语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伐》:“长言,若今读平声;短言,若今读入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