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孙宸的《白鹿洞》 全文:胜地扳跻亦胜缘,宫墙遥在白云边。
 斯文何代开榛莽,日月千秋见讲筵。
 绝壑奔流虹自偃,经春芳草鹿犹眠。
 临风不尽怀贤恨,松籁萧萧起暮天。
 
 参考注释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松籁风吹松树发出的自然声韵。 唐  欧阳衮 《南涧寺》诗:“松籟泠泠疑梵唄,柳烟歷歷见招提。”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一:“隐居松籟细錚然,何独 微之 重碧鲜。” 清  陈步雷 《涌泉寺》诗:“风传松籟浑鐘响,云护山光失寺门。” 陈去病 《焦山中流遇急湍》诗:“謖謖疑松籟,淙淙响石泉。” 萧萧(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暮天(1).傍晚的天空。 唐  王昌龄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诗:“秋月对愁客,山鐘摇暮天。” 唐  顾非熊 《成名后将归茅山酬群公见送》诗:“暮天行雁断,晓渡落潮寒。”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嫦娥 正在看着圆窗外的暮天。” (2).指傍晚的天气。 宋  沉遘 《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