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朝廷济济百揆序,宁将对面容奸回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罗隐的《酬丘光庭》 全文: 参考注释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济济(1).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济济。” 毛 传:“济济,众多也。” 唐 卢纶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躚躚舞百蛮。”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2).整齐美好貌。《诗·齐风·载驱》:“四驪济济,垂轡濔濔。”《隋书·音乐志中》:“昭昭车服,济济衣簪。”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济济,状貌堂堂,却为甚偏嫌俺妓女,怕见婆娘?” 庄敬貌。济,通“ 齐 ”。《诗·大雅·公刘》:“蹌蹌济济,俾筵俾几。” 郑玄 笺:“济济,士大夫之威仪也。”《管子·形势解》:“济济者,诚庄事断也。”《汉书·刘向传》:“臣闻 舜 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隋书·音乐志上》:“其容穆穆,其仪济济。” 宋 司马光 《乞罢详定押班札子》:“朝廷不闻肃雍济济之风,数有变色分争之丑,臣窃为陛下惜之。”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章程》:“堂堂 华*国 ,不齿於列邦;济济衣冠,被轻於异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百揆(1).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 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 王安石 《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 明 张居正 《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 (2).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 吉州 长史 卢杞 ,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 长安 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 胡三省 注:“ 唐 虞 有百揆之官。 孔安国 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 (3).百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桓公 ( 桓温 )语 嘉宾 ( 郗超 ):‘ 阿源 ( 殷浩 )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新唐书·高祖纪》:“戊辰, 隋帝 ( 杨侑 )进 唐王 ( 李渊 )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 太子晃 ( 拓跋晃 )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对面(1) (2) 对门 他就住在对面 (3) 当面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正前方 杨志却待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水浒传》 奸回亦作“姧回”。亦作“奸回”。1.奸恶邪僻。《左传·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观 孔光 之奏 董贤 ,则实其奸回; 路粹 之奏 孔融 ,则诬其衅恶。”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 裴延龄 以姦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姧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明史·吕大器传》:“ 士英 、 大鋮 ,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2).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书·泰誓下》:“崇信姦回,放黜师保。” 孔 传:“回,邪也。姦邪之人,反尊信之。” 唐 王勃 《三国论》:“ 汉 自 顺 桓 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若使臣言出於矫伪,当正典刑,以警姦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