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榘的《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 全文:西风乱叶溪桥树。
 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
 身名多被儒冠误。
 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参考注释身名(1).身体和名誉。《列子·说符》:“仁义使我身名并全。”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 (2).声誉;名望。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身名竟谁辩,图史终磨灭。”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倚得身名便慵墯,日高犹睡緑窗中。”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智识也长了,见闻也广了,学问也高了,身名是一日一日的进步了。” 儒冠(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犹思脱儒冠,弃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 邓生 ﹞詬公谓:‘若乃养马,而我职弟子员,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儒冠之荣,无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萧赓九北归》诗:“ 长干 一见喜且悲,儒冠端被虚名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