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大圆庵主以九祖画像遗作此谢之》 全文: 大圆庵中亦何有,但有草座枯藤枝。 朝来壁间亦图画,何从貌此宁馨儿。 发光抹漆肤琢玉,坐睡俛然方拄颐。 当时两脚不肯举,今虽有口如当时。 知谁逸想寓此意,必也高人非画师。 我遭俗瞋坐多语,坐客厌处终不疑。 兴来曳杖出门去,路穷回反无涧溪。 见之心怍有愧色,君以赠我聊针之。 亦知褊心当服韦,命车何必先锋为。 从今靖然痛坚捍,正恐习气时决堤。 细看忽忆孔北海,曾读曹瞒禁酒词。
参考注释朝来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图画(1) (2) 绘画 (3) 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 (4) 比喻壮丽的江山 (5) 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 谋划 何从(1).犹怎么办。多用于对问题的抉择。《史记·大宛列传》:“﹝ 宛 贵人﹞约曰:‘ 汉 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 汉 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汉 军熟计之,何从?’” (2).从何处,从哪儿。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见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乱者,何从而得之?”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中国 文字如此之难,工农何从看起?” (3).犹何尝,何曾。《白雪遗音·马头调·又是想来》:“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从有真心。”《红楼梦》第一百回:“我这个丫头,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从还是个娘?” 宁馨儿 原意是“这样的孩子”,后来用来赞美孩子或子弟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晋书·王衍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