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流谦的《寄李仲明》 全文:夜床风雨忆相过,节物惊人奈老何。
 只有孤鸿知我意,每因明月为君歌。
 千山梦去无由到,一字书来已觉多。
 余耳向来真义合,不知底处便容戈。
 
 名句书法欣赏 余耳向来真义合,不知底处便容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余耳秦 末 陈馀 、 张耳 的并称。 陈馀 、 张耳 ,原为刎颈之交,居约时,相然信死,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交友不终。后因以为势利之友的典故。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诗:“愿君穷达存此心,勿使千年笑 餘  耳 。”参阅《汉书·张耳陈馀传》。 向来(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真义真正的意义。 叶圣陶 《苦菜》:“劳动是人生的真义,从此可得精神的真实的愉快;那片空地便是我新生活的泉源。” 马南邨 《燕山夜话·谈“养生学”》:“这样一来,养生学却披上了宗教的色彩,反而逐渐失去了养生学的真义。”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底处何处。 宋  杨万里 《山云》诗:“春从底处领云来,日日山头絮作堆。” 金  吴激 《风流子》词:“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