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任公参怎么写好看:
赴任公参历史词典解释
元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定散府州县赴任官,其任职地离上司百里之内者各须至上司衙门公参,任职地离上司衙门百里之外者,惟须向上司衙门报告到任月日,上司官不得非理勾扰,失误公事。
词语分解:
- 赴的解释 赴 fù 往,去:赴京
- 公参的解释 官员赴任后到上司处参拜。 宋 赵昇 朝野类要·职任:“小官赴任,诣长贰公参讫,衙前听候三日,方敢退归本职,今制遂禁庭拜。” 宋 李纲 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盗贼状:“其招安出,首领虽已补授官资或与差遣,多是不离巢穴,不出公参,依旧安居乡土。”元典章·吏部四·赴任:“今后散府并州县赴任官员,照依旧例相去本管上司,百里之内前诣公参。”
历史官职推荐:司天台提点
官名,金朝置,正五品,掌天文历数、风云气色,密以奏闻。其佐官有监,从五品;少监,从六品;判官,从八品。见金史·百官二。 官名。金代司天台以提点为主官,职掌相当于唐代的司天台监,参见“司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