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过的《寄题抚松堂》 全文:胸中朝市远,何必择所居。
 门无结驷客,山林入吾庐。
 西洛有君子,筑室城之隅。
 种松在庭户,志与渊明俱。
 朝挹西山爽,暮寻南涧娱。
 霜中鹤骨瘦,雨夜龙髯疏。
 主人应相似,节抱陵云孤。
 不知寒暑迁,肯徇世俗趋。
 昔称水南北,去曳侯门裾。
 能伴松菊老,固知泾渭殊。
 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
 三径未能归,高卧子不如。
 青衫满尘土,何时返樵渔。
 未用北山移,我来只须臾。
 
 参考注释松菊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泾渭(1).指 泾水 和 渭水 。《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毛 传:“ 涇  渭 相入而清浊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带 涇  渭 。” 三国  魏  曹植 《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 涇  渭 扬浊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若择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唐  杜甫 《骢马行》:“昼洗须腾 涇  渭 深,夕趋可刷 幽  并 夜。” (2).古人谓 泾 浊 渭 清(实为 泾 清 渭 浊),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优劣清浊,事物的真伪是非。《晋书·外戚传·王濛》:“夫军国殊用,文武异容,岂可令 涇  渭 混流,亏清穆之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而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 涇  渭 一乱,莫之能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华月报》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泾  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