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魏晋卢谌的《答魏子悌诗》 全文: 崇台非一{韩韦=余}。 珍裘非一腋。 多士成大业。 羣贤济弘绩。 遇蒙时来会。 聊齐朝彦迹。 顾此腹背羽。 愧彼排虚翮。 寄身荫四岳。 托好凭三益。 倾盖虽终朝。 大分迈畴昔。 在危每同险。 处安不异易。 俱涉晋昌艰。 共更飞狐厄。 恩由契阔生。 义随周旋积。 岂谓乡曲誉。 谬充本州役。 乖离令我感。 悲欣使情惕。 理以精神通。 匪曰形骸隔。 妙诗申笃好。 清义贯幽赜。 恨无随侯珠。 以酬荆文璧 参考注释托好谓结为姻好。 三益(1).谓直、谅、多闻。语本《论语·季氏》:“ 孔子 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 晋 慧远 《庐山东林杂诗》:“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宋 苏轼 《除吕公著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制》:“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劳以万几之烦。” (2).借指良友。 晋 挚虞 《答杜育》诗:“赖兹三益,如琢如切。”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之二二:“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宋 梅尧臣 《观王介夫蒙亭记因记题蒙亭》诗:“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3).指梅、竹、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东坡 赞 文与可 梅竹石云:‘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为三益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