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徐评的《宁国院》 全文:岑寂千山曲,萦纡一径微。
 楼台青嶂合,窗户乱云飞。
 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
 偶来修吏隐,到此益忘机。
 
 参考注释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唐  白居易 《冀城北原作》诗:“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疏。” 宋  王安石 《见远亭一绝上王郎中》诗:“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朝外看那沿河景致……却也有野色撩人。” 僧衲亦作“ 僧纳 ”。1.僧衣。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土榻。” (2).指穿衲衣为僧。 清  冯登府 《金石综例》卷二:“ 金  京兆府 《重修府学记》:‘僧纳四十六。’ 王 氏 昶 曰:‘纳即衲字,不云僧腊而云僧纳,谓其著衲衣四十六年也。’” 客衣指客行者的衣着。 唐  祖咏 《泊扬子津》诗:“ 江 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夜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唐  高适 《使青夷军入居庸》诗:“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宋  晁补之 《村居即事》诗:“十载京尘化客衣,故园榆柳识春归。” 金  元好问 《望苏门》诗:“诸父当年此往还,客衣尘土泪斑斑。”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李兰青诗》:“苍茫云水外,帆挟浪花飞。落日在江树,微寒生客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