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倾仰心摇旆,兢惭背负芒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强至的《上致政蒋侍郎二十六韵》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倾仰倾倒仰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佐卿》:“ 佐卿 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 青城 ,甚为道流之所倾仰。” 宋 苏轼 《与孙子思书》:“某去秋因乡人自 高密 过此,託致手书,不知达否?奉违累岁,无缘一接笑谈,倾仰殊甚!”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愿为人妇》:“ 船山先生 诗才超妙,性格风流,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兢惭亦作“ 兢慙 ”。 惶恐惭愧。 前蜀 杜光庭 《大王本命醮葛仙化词》:“况荷殊荣,久叨重寄,循涯省分,常切兢慙。” 宋 曾巩 《襄州岳庙祈雨文》:“麦田苦於旱乾,民室忧於病癘。永惟责任,内集兢惭。” 负芒背负芒刺。语出《汉书·霍光传》:“ 宣帝 始立,謁见 高庙 ,大将军 光 从驂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以“负芒”喻局促不安。多指大臣权重,皇帝惮惧之甚。 南朝 梁 萧统 《<陶渊明集>序》:“ 霍侯 驂乘,祸起於负芒。”《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嗣君听於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 羡 亮 威权震主,负芒猜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