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贤的《和陶诗·咏贫士七首其一》 全文: 托身在何所,茅屋聊相依。 苔藓积行径,松萝带斜晖。 临流叹鱼跃,冲霄羡鸿飞。 飞跃各有适,吾今岂无归。 柰何拙生理,不免寒与饥。 贫者士之常,此事安足悲。
参考注释托身(1).寄身;安身。 唐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衔花纵有报恩时,择木谁容托身处。” 宋 孔平仲 《西行》诗:“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明 宋濂 《瑞安吴门三贞母墓版文》:“为汝之计,莫若托身势家而心存 吴氏 。” 郑振铎 《海燕》:“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 (2).犹托生。 清 李渔 《蜃中楼·结蜃》:“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謫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 柳 ,一个姓 张 。”参见“ 托生 ”。 何所何处。《史记·孝武本纪》:“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又不知其何所人。”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徧处处。”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相依 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 相依为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