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四堂各异名,名异义亦殊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梅尧臣的《寄题西洛致仕张比部静居院四堂》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异名(1).名称不同。《老子》:“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别而言之,则鬚眉异名;合而説之,则体之一毛也。”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蛤即是虾蟇,同实浪异名。” (2).别称,别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浊水 即 白水 之异名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 (3).指人的外号。《水浒传》第三七回:“因此人起他一箇异名,唤做 浪裡白跳 张顺 。” 异义(1).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墨子·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 (2).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后汉书·章帝纪》:“其令羣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晋书·王接传》:“﹝ 接 ﹞备览众书,多出异义。” (3).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宋 苏轼 《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鶯,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 异议 ”。 (4).道理不同。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故方罚矜功,而滥咎忘贤,遗存异义,公私殊异,已备前白。” (5).违反常规、礼法。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传《春秋》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徐彦 疏:“非常异义者,即 庄 四年 齐襄 復九世之讎而灭 纪 , 僖 元年实与 齐桓 专封是也,此即非常之异义,言异於 文 武 时……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 宋 曾巩 《为人后议》:“故为人后者,为之降其父母之服,《礼》则有之矣;为之絶其父母之名,则《礼》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变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