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傅良的《南岳圣业寺禹柏》 全文:久与林壑居,所见皆众穉。
 岂无寿千年,未有此柏异。
 壮而尝参天,晚乃但仆地。
 定非风雨摧,殆是斤斧弃。
 其本则离披,其末则倒植。
 其枯如残卉,而蔚有新意。
 其靡如弱植,而凛有高致。
 将前复却行,宜右忽东次。
 骧龙或俯顾。
 遁虎或回眙。
 陨石或猛起,飞翚或颠坠。
 山立或磬折,尸寝或拳跽。
 断支或强附,横陈或巽避。
 绸缪情不狎,颓堕力未瘁。
 朴畧自光怪,挺持匪标置。
 终焉人伪尽,独以天巧遂。
 吾闻古有道,纯朴去故智。
 与世每如此,全身亦几是。
 疑将问岁月,缺弗见载记。
 谁言导江时,手植特嬉戏。
 世人那得识,会有神禹至。
 
 参考注释陨石(1) 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 见“陨星” 猛起武猛发起。《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賁之音作,而民刚毅。” 孔颖达 疏:“猛起,谓武猛发起。” 颠坠(1).坠落;跌落。《孔子家语·困誓》:“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汉  班固 《西都赋》:“捨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况乃易动物,何以能自持。高者恐颠坠,下者当镇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或吸烟而迷卧,或悬楼而颠坠。” (2).谓倒塌,毁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使百尺之衝,摧折於咫书,万雉之城,颠坠於一檄也。”《周书·晋荡公护传》:“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 (3).比喻覆灭,衰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师尹无具瞻之贵,而颠坠戮辱之祸日有。”《宋书·礼志三》:“粤在 魏 室,仍世多故,几於颠坠。” 唐  权德舆 《寓兴》诗:“世德既颠坠,素怀亦堙沦。”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故自 周 季至今,宗法颠坠,豪宗有族长,皆推其长老有德者,不以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