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炎的《意难忘》 全文:风月吴娃。
 柳阴中认得,第二香车。
 春深妆减艳,波转影流花。
 莺语滑,透纹纱。
 有低唱人夸。
 怕误却,周郎醉眼,倚扇佯遮。
 底须拍碎红牙。
 听曲终奏雅,可是堪嗟。
 无人知此意,明月又谁家。
 尘滚滚,老年华。
 付情在琵琶。
 更叹我,黄芦苦竹,万里天涯。
 
 参考注释底须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红牙(1).檀木的别称。檀木色红质坚,故名。 唐  白居易 《中和日谢恩赐尺状》:“况以红牙为尺,白银为寸;美而有度,焕以相宣。” 唐  皮日休 《二游诗·徐诗》:“轴閒翠鈿剥,籤古红牙折。”《宋史·世家传三·吴越钱俶》:“ 俶 贡白金五万两、钱万万、绢十万匹,綾二万匹、绵十万……红牙乐器二十二事。”《辽史·太宗纪三》:“ 唐 遣使遗红牙笙。” (2).乐器名。檀木制的拍板,用以调节乐曲的节拍。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红牙板急絃声咽,白玉舟横酒量宽。”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游春即景》曲之一:“蔌絳纱,按红牙,金鞍半攲玉面马。” 明  王世贞 《同省中诸君过徐丈》诗:“紫玉行杯弹《出塞》,红牙催拍按《梁州》。” 清  洪昇 《长生殿·制谱》:“听宫鶯数声,恰好应红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