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李留后家闻筝坐上作》

全文: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
◇蛮巧啭花间舌,呜咽交流冰下泉。
常谓此声今已绝,问渠从小自谁传。
樽前笑我闻弹罢,白发萧然涕泫然。

名句书法欣赏

欧阳修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书法作品欣赏
不听哀筝二十年,忽逢纤指弄鸣弦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不听

(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侯 不听左右, 魏主 不听誉者,而明察照羣臣。”《后汉书·伏湛传》:“ 步 欲留与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早劝他不听,此刻后悔了,却是迟了。”

(2).不允许。《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纪》:“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诣太学……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及见女,暴怒,杖逐而出,不听入门。”

(3).不定罪。《礼记·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 郑玄 注:“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罪。” 孔颖达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虽有旨意,无诚实之状,则不听之,不论以为罪也。”

哀筝

悲凉的筝声。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高谭娱心,哀筝顺耳。”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哀筝伤老大,华屋艷神仙。” 宋 张先 《菩萨蛮》词:“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江波緑。”

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纤指

亦作“纎指”。柔细的手指。多指女子的手。 唐 李白 《凤笙篇》:“欲叹离声发絳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明 王廷陈 《闻筝》诗:“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顰。” 清 李渔 《风筝误·鹞误》:“好待他举纎指,轻收慢曳,抽出我的情肠。”

鸣弦

亦作“ 鸣絃 ”。 1.《论语·阳货》:“子在 武城 ,闻弦歌之声。”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后以“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后汉书·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 李贤 注:“一夫谓守长也。千室谓黎庶。言上得化下之情,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 宋 曾巩 《送韩玉汝使两浙》诗:“使传东驰下九天,此邦曾屈试鸣弦。”

(2).拨动琴弦,使之作响。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之一:“援琴鸣弦发清音,短歌微吟不能长。”

(3).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晋 陶潜 《闲情赋》:“仰睇天路,俯促鸣絃。”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但歌聊一曲,鸣弦未息张。” 唐 杨炯 《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頽风暌酌羽,流水旷鸣絃。”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李近楼琵琶》:“《耳谭》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 ,籍锦衣千户,善琵琶,能左右手。弹新声古曲,无不絶妙,平生羈愁哀怨,及人己胸中事,皆於鸣弦铁拨发之,令人髮上指,泪交下。”

(4).指弓弦。 唐 李白 《秋猎孟诸夜归》诗:“骏发跨名驹,雕弓控鸣弦。”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6 2: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