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张仲深的《哀乌勒哲图中奉》 全文: 将军忠谊冠当世,烈烈雄姿不可降。 自袭簪缨分贵胄,却屯貔虎镇南邦。 射鲸沧海探鼍窟,搏猛蛮荒拥豹幢。 世谓有名矜张王,公云尽瘁效愚憃。 旌旗暮卷秋颁令,徼漠春閒夜吠尨。 紫诰近登藩阃贰,文犀添重虎符双。 政开玉帐民除瘼,遽调南柯俗自庞。 想见孤贞悬日月,幸留遗像卫矛鏦。 东风惨惨吹征旐,落日翩翩照大江。 国士仰风咸戴岳,书生有泪洒飞淙。 尚方曾锡衣冠袭,内府空颁酒拍缸。 存没有荣无复憾,汗青勋业笔如杠。
参考注释国士(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书生(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飞淙飞泉。 宋 刘克庄 《题龙眠十八尊者》诗:“应真一一若旧识,或踞怪石临飞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