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御园暮春即事》 全文:红雨嫣香已乱纷,东皇催试送春文。
 生憎轻絮萦愁绪,无那终风翳野氛。
 泼刺鱼跳依藻见,栗留莺语隔林闻。
 拟将书史消閒闷,触目时惭古圣君。
 
 参考注释生憎最恨;偏恨。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生憎帐额绣孤鸞,好取门帘帖双燕。” 宋  晏几道 《木兰花》词:“生憎繁杏緑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覰。” 清  赵翼 《秋燕》诗:“生憎燕子炎凉甚,春便飞来秋便归。” 陈子范 《有感》诗:“自笑惊弓如野鸟,生憎逐臭是青蝇。” 萦愁牵惹愁思。 宋  苏轼 《和人回文诗》之三:“看君寄忆传纹锦,字字縈愁写断肠。” 沉祖棻 《浣溪沙》词之十:“故国青山频入梦,江潭老柳自縈愁。” 无那(1).无奈,无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2).犹无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终风《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毛 传:“终日风为终风。”《韩诗》以终风为西风。后多以指大风、暴风。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同云冒山,终风振壑。” 宋  黄庭坚 《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广原嗥终风,发怒土囊口。” 明  何景明 《忧旱赋》:“既淫瘴之蔽天兮,忽终风之扬尘。” 野氛野外的烟雾。 唐  张九龄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诗:“江水连天色,无涯浄野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