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李道纯的《水调歌头 显性理 清庵莹子语录卷六案李道纯》 全文: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宗女同昌公主唐多令词,南史宋帝时点绛唇唐多令词,皆道纯伪托。
 
 名句书法欣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本来(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具足(1).犹具备。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善善恶恶,拨乱世反诸正,莫近于《春秋》。若此者,人道、王道适具足也。”《百喻经·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钱财。” 元  德异 《<坛经>序》:“一一法门,具足无量妙义。”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我是相信在产业未进步、物质条件未具足的国度中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的之政治革命是愈早愈好的。” (2).充足。 许地山 《债》:“说到具足生活,也是没有涯岸的。” 之无(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但行之耳。’” 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