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又旦的《登东少梁山禹庙眺黄河歌呈同游诸公》 全文:少梁山势何岧峣,林烟漠漠风萧颾。
 典午祠堂一百丈,此山对峙相争高。
 客言禹庙登临好,空濛万里无尘嚣。
 桑柘刺眼槐花落,来穿萝径同游遨。
 龙门直下五十里,秦山晋树相周遭,云气苍茫看不见,青天一豁奔惊涛。
 七月暑退蝉鸣号,雨脚欲下风雷交。
 鲸鱼逞怒呼其曹,两河左右纷动摇。
 呜呼战伐经几载,木罂渡口横弓刀。
 昔自楚归岁在卯,夜携八口趋中条。
 间道汾阴止河浒,欲披葭菼寻渔舠。
 隔岸人家闻吠犬,望庐不到心徒劳。
 一从朝那来效顺,甲兵如雪都潜销。
 吾党高卧饱闲散,不妨老作韩山樵。
 西来凉气入乌帽,祇应饮酒持霜螯。
 向夕客散不须约,通林明日还连镳。
 
 参考注释间道〈书〉偏僻的或抄近的小路。汾阴地名。在今 山西省  万荣县 境内。因在 汾水 之南而名。 汉武帝 时曾于此得宝鼎。 战国 时属 魏 , 汉 始建县。 唐  开元 十年改名 宝鼎县 , 宋 改 荣和县 , 元  明  清 因之。《竹书纪年》卷下:“ 周威烈王 十七年 魏文侯 伐 秦 至 郑 ,还筑 汾阴 、 郃阳 。”《史记·秦本纪》:“﹝ 惠文君 ﹞九年渡 河 ,取 汾阴 、 皮氏 。” 河浒河边。语本《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 河 之滸。” 汉  崔瑗 《河堤谒者箴》:“导 河  积石 ,凿于 龙门 。疏为 砥柱 ,率彼 河 滸。” 南朝  宋  鲍照 《代棹歌行》:“昔秋寓 江 介,兹春客河滸。” 葭菼芦与荻。均为水生植物名。《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 毛 传:“葭,芦;菼,薍也。” 汉  张衡 《东京赋》:“内阜川禽,外丰葭菼。”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今復吏于海隅葭菼之中,与国家补錙銖之利。”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诗:“何物舟背沙沙声,葭菼丛中靡舟入。” 渔舠一种刀形的小渔船。 唐  陆龟蒙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诗:“烟霞鹿弁聊悬著,邻里渔舠暂解还。”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晴沟涨春緑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 清  黄景仁 《湖楼夜起》诗:“渔舠歌舫寂无踪,梦醒湖云第几重?” |